近几年来,随着全国范围内农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草业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巨菌草被誉为“牧草之王”,具有产草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以及适应性广等特点,被认为是实现农业三元种植结构调整的首选草种。
针对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草业发展不能与粮争地,因此坡地、风沙地和盐碱地等低产田是我国各省市主要3种土壤类型,是可利用起来的种植生产地,且充分地利用我国有限土地发展菌草循环产业,对于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往年在我国各省市的不同土壤类型里种植巨菌草与其他牧草成长特性的对比
为了让各位菌草农人更加直观的了解,我们在土壤类型、田间管理等相同条件下除了种植巨菌草外,还种植了高丹草、苏丹草与之对比。
(气候、降水量等条件不同导致巨菌草生长在各地存在些许偏差,但普遍一致因此数据仅供参考)
1、物候观测
观察记载播种期、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等物候。一般每2日观察一次,双日进行,观察物候期的时间和顺序固定,一般在下午进行。
注:土壤PH值在5.5~8.5
从表1中可以看出,巨菌草在坡地、风沙地、盐碱地的出苗期一般是18天,且拔节期时间长,生长天数约为160天左右;高丹草、苏丹草生长天数约160天;
注意巨菌草种植前期需要灌溉直至根系发育成熟,种后30天内保证zui低每7天一次有效灌溉即可,往后便可粗放管理。
2、生长量测量
植株高度及分蘖(枝)数的测定:植株高度及分蘖(枝)数与产量有密切关系。10株平均,10天测定一次;
从表2中看出,巨菌草生长高度明显高于高丹草、苏丹草,种植4个月后的巨菌草植株高度zui高达460cm,平均高度为420cm。风沙地和盐碱地生长高度为260cm、240.6cm。
巨菌草分蘖能力很强,坡地分蘖平均数为17~19个,风沙地、盐碱地分蘖数为9~13个。
3、产草量测定
产草量测定的方式: 取样测产(顺序取样或对角线取样)测鲜草产量、风干重和干物质量;
从5月种植生长到9月,巨菌草风沙地、盐碱地均为产草量8~12吨左右,坡地不同地块产量不同,zui高地块平均产草量18.27吨,zui低地块平均产草量15.26吨,平均产量15.4吨 。
高丹草、苏丹草在坡地地产草量均为2.7吨,风沙地、盐碱地产草量约1吨。
4、根系测定
根系测定方式:同一个土壤类型下种植的巨菌草、高丹草、苏丹草挖起取样,用卷尺测量根系;
对巨菌草根系进行测量,根纵径48cm,根横径55cm,须根较多,根系发达,固土作用明显。高丹草、苏丹草根系长度为1.5cm和2.3cm。
5、营养成分测定
菌草营养成分测定方式:对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巨菌草、高丹草、苏丹草取样测定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分、无氮浸物;
巨菌草具有高营养蛋白,其生长高度在1.2m时的粗蛋白高达15.03%,高于其他传统牧草20%以上,是玉米干物质所含蛋白的2倍。
随株高增加,巨菌草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均呈下降的趋势,而粗纤维则呈上升的趋势。作为饲用,巨菌草的高度应控制在1m~1.5m左右,适时刈割,以防养分降低。
不管是从生长量、产草量、根系、营养成分,巨菌草都优于高丹草、苏丹草,所以这也间接的说明,在同一土壤类型下选择种植巨菌草的性价比和经济价值是zui高的,说白了花同样的钱,你是选择种植巨菌草、还是高丹草、苏丹草呢?我想通过上述讲解,各位菌草农人已经一目了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