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能推磨,小的一百多。老人吃了不起夜,小孩吃了心眼多(意为聪明),男人吃了身骨硬,妇女吃了奶水多……”
十堰很多人都知道,这是郧西人为当地的中国地理标志产品——“郧西马头山羊”创作的打油诗。一首打油诗言尽了郧西马头山羊的食用价值。
作为郧西地方特产“名片”,马头山羊声名远播,但在产业发展中,因饲草供应不足,养殖规模一直难以扩大。“没有好牧草,羊子难长好,冬季易掉膘。”
郧西县畜牧服务中心主任李传泽说,郧西山场虽大,但大多是乔木和灌木林,天然牧草有限,只能满足传统小规模养殖的需求。
马头山羊是郧西县的主要特色产业之一,目标是年养殖100万只。截至2020年底,该县马头山羊饲养量达52万只,日需牧草上百万斤。一到冬季,天然牧草奇缺,养羊户“只能望着肥羊瘦下去”。
这个问题也一度让郧西县茂源合作社的王顺美“非常头痛”。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合作社名下的上千只马头羊一到冬天就面临吃喝难题,库存的野生牧草捉襟见肘,只有花钱从外地买,“这样成本高了,利润微薄,心里时不时地打起了退堂鼓”。
上百家规模养殖户的心病,郧西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一直在寻求解决办法。“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们必须向科技借力,支撑起县委、县政府的产业发展战略。”郧西县政协副主席、科技经信局局长田翔燕说。
2018年,郧西县科技经信局“到处打听”,请来武汉市农科院林果所植物学博士、高级工程师王湛昌,牧草困扰马头羊产业发展的问题迎刃而解。
“能把王博士请来,对郧西真的是一件幸事。”郧西科技经信局副局长崔业国介绍,王湛昌团队有一项研究成果,解决了巨菌草在鄂西北高寒地区种条越冬的技术难题。
巨菌草真是个好东西。“王顺美介绍,这是一种高产优质菌草,四季常绿、分蘖能力强,株高zui高可达7米,亩产超30吨,粗蛋白和糖分含量高,是上乘的天然牧草。
”现在,手里有粮,心里不慌了。“日前,记者在土门镇六官坪村六组采访时,王顺美指着眼前库存的上千吨揉丝打包青贮巨菌草饲料笑着说:”我去年种了1000多亩巨菌草,除了满足自养的1000多只马头羊冬季饲料需求,还卖了富余的。“
据了解,郧西县土门、安家、香口等12个乡镇去年巨菌草种植基地达到5000多亩,产量10万余吨。崔业国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中部地区的产量来算,每亩巨菌草可以养殖30只羊左右,目前全县的巨菌草可以供应15万只羊”吃饱饭“。如果按照县里3万亩种植计划算,”全县的羊‘吃饭’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扩大规模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巨菌草作为培养料,还可以栽培香菇、灵芝等食用菌、药用菌。在该县马安镇下川村香菇制棒基地,制棒技术负责人肖志斌拿起一根菌棒告诉记者:”这里面的成分有一半是巨菌草,长出的香菇品质也很好。用草料作菌料,要少砍伐很多活立木,对生态也是一种保护。“
市科技局副局长王永辉认为,一招鲜,吃遍天。郧西发展巨菌草是农业产业链条的延伸,对该县马头羊产业的健康发展能起到显着的促进作用。
记者了解到,郧西县已将菌草产业纳入乡村振兴产业规划发展,对全县适宜种植菌草的乡镇进行分类,分为牧草种植区、食用菌料提供区、种苗供应保障区。
在土门、香口、店子、观音、马安等9个马头山羊产业发展重点乡镇布局饲草种植1万亩,并配套饲草加工企业;在六郎、上津、夹河、安家等乡镇规划2万亩,为食用菌袋料生产提供原料。在养殖密度不大的村和食用菌袋料生产企业周边规划种苗种植区,利用大棚开展集中育苗供苗。
田翔燕说,下一步,就是借国家菌草专家团队和省科技部门之力,解决好种苗越冬、多年使用、扦插移植、加工利用、机械设备、配比代料等方面的技术难题,达到一次种植、多年受益,”让种草企业效益更高,养殖户更乐于使用,真正实现草茂羊肥菇更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