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菌草新闻
大草”巨菌草: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新明星”
浏览次数:1243次发布时间:2018-06-29 17:43:31
注:文章内容提及的菌草均为国家菌草中心海南基地繁育的纯正优质且独有的"黄金草"牌菌草,而非市场中的假冒菌草,请种养殖户切勿上当受骗,耽误种植时机。

  中国网6月21日讯


  草可以用来代替煤发电?草可以做粮食? 草可以扶贫、可以援外?这些乍听起来跟“草”似乎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还真跟一种“草”有关。 日前,参加第九届全国网络媒体海峡西岸行采访活动的记者们在福建农林大学就见识了这样一种高达三、四米的“神奇的大草”:巨菌草。


  以草代木


  养菇致富菌业生产在中国有悠久历史。但是,直到上世纪中叶,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以阔叶树作为生产食药用菌的主要栽培原料——先是用段木,后改用木屑。上世纪80年代,随着香菇、木耳、灵芝等食、药用菌需求量的上升,其生产规模也开始不断扩大,大量的森林资源被破坏,“菌林矛盾”、“菌粮矛盾”(栽培食用菌除了用到木屑,也会用到谷壳等原料)越来越突出。“我国仅香菇一项年耗木材就达700万立方米,需砍伐54.7万亩森林。其中福建省栽培香菇一年‘吃掉’的木材就达100万立方米以上”;“菌业发展了,农民变富了,但是青山也变秃了”,福建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所长林占熺说。


  菌业生产当时已在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这种发展模式显然是不可持续的。 从小生长在农村以及青年时代的下乡经历,使得林占熺对农村生活和农民有着切身的体会和深厚的感情,出于改变农村贫困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他开始尝试解决“菌林矛盾”这个世界性难题。


  从上世纪80年代初,林占熺开始开展利用芒萁、类芦、斑茅、芦苇、五节芒、荻、菅等野草栽培食用菌的研究。经过反复研究、试验,终于培养出可以替代木屑作为培养基的、速生快长的新草种——菌草(特指可以作为栽培食、药用菌培养基的草本植物,巨菌草是其中的一种——笔者注),并筛选出了用菌草代替全部杂木屑栽培香菇、毛木耳等食用菌的配方。


  观测和研究表明,巨菌草是禾本科多年丛生草种,用途广泛,种植一次可连续收割二三十年。尤其难得的是,巨菌草的粗蛋白含量高达10%,优于稻草(粗蛋白含量3.5%)和玉米杆(粗蛋白含量4%),粗纤维含量为28.5%、粗脂肪含量为3.8%。实践表明,经规模化种植和加工,“以草代木”适栽菌种广泛,主要有香菇、灵芝、猴头菇等。一系列检测和分析也显示用,巨菌草等菌草栽培的食用菌的营养成分,比用木屑栽培的质量还要好、生产过程和周期、产品标准等也更容易控制。


  那么,种植菌草和养菇的技术复杂吗?文化程度不高、资金有限的农民能掌握、运用吗?林所长似乎明白了记者心中的疑问。他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写在农民的钱袋里”;服务农民的科技要简单、低成本,“农业技术越简单越科学”,要让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成” 。


  其实,这是其一直坚持的知识观和价值观,更是其几十年来的行动准则。在农村推广“以草代木”也是本着这样的原则进行的。林占熺和他的团队想尽办法让种植菌草和养菇的技术简单再简单,成本低廉再低廉。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以草代木”的种养技术比以前更简单、投资也降低了,宁夏彭阳县等很多自然条件恶劣的贫困地区的农民靠着“种草”而脱贫致富。据媒体报道,2003年9月,回良玉副总理到宁夏彭阳县视察时,高度评价菌草技术扶贫,称看到了“东西部协作扶贫的希望”。


  以草代煤 生物质发电前景光明


  目前,世界上普遍以甘蔗、玉米、甜高梁等粮食作物为燃料乙醇的生产原料, 大约3.5 吨粮食才生产1 吨乙醇。在我国大规模发展该项生产,势必占用耕地,并与保障粮食安全发生冲突。


  就我国而言,目前主要发展的是秸杆直燃发电,国家电网以及中电投、华电等纷纷在全国范围内抢占优质秸秆发电资源。从我国已建成的生物质发电厂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秸秆的连续稳定供应是一大瓶颈。比如,桔杆季节性强,可收集的时间短,需要的仓储面积大,储藏时间长,如含水量高则易霉坏腐烂;农户分散,单户生产规模小,收集运输环节多,管理难;一年生,频繁耕作,而且长期使用除草剂、杀虫剂等,水体和土壤污染严重;等等。 而巨菌草、象草等能源草可在非农用土地上种植,对生态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且效率更高。林占熺介绍说,能源草作为生物燃料发电,在大规模专业化的生产经营情况下,其成本并不比收购储存加工秸秆高,“假设以种植一次可收割二十年来计算,用草发电是目前生物燃料中zui经济、zui清洁的方法。用草发电的生态效益还远远大于用煤” 。


  而且,用能源草替代石化燃料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如巨菌草,种植一次可以连续收割二三十年,并且一年可收割多次,可以根据电厂的生产计划和当地气候进行分批收割、破碎、干燥,从加工地点直接运送到电厂。所需仓储面积较小,储藏时间短,草粉质量和供应稳定。


  林所长介绍说,以草代煤发电已有成功应用的案例。实践证明,巨菌草可做生物质燃料用于火力发电和工业锅炉燃料,燃烧值3.5-4100千大卡/公斤,在巴西和德国等国家也已有成功运用大规模种草火力发电的案例。福建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的课题组也与浙江金华兰溪市热电有限公司为以草代煤发电而签订了试点种植推广巨菌草的合同。


  谈到以草代煤发电的问题,林占熺教授并不讳言,有些专家曾对此提出“大规模种植巨菌草会不会引发生物入侵”的问题。林所长解释说,巨菌草是丛生草种,收割后留桩可再生。该草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不抽穗,“偶有个别抽穗开花结子,但草籽发芽率仅千分之一左右”,不易自然传播,人工以扦插栽培为主,目前没有发现生物安全性问题。林占熺所长指出,巨菌草在我国、马来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南非、莱索托、卢旺达已种植多年,从实际情况来看,并没有发生生物入侵现象。他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而时间和实践将会提供zui好的检验。


  循环产业 一举多得综合效益显著


  据林所长介绍,菌草循环产业指植物、菌物、动物,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生产和旅游观光有机结合,同时充分发挥其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良土壤、吸收二氧化碳、节能减排等综合效用。


  菌草循环产业,围绕“环保、粮食、能源”三大中心,产出“环保+粮食+能源”三大效益。分农业和可再生资源两个产业链循环和一个环境循环:其中,农业循环产业链指通过种植菌草,以菌草为原料,生产食(药)用菌及加工食品医药,以菌草和食用菌栽培废料加工饲料、养牛、养猪、养羊,以食用菌栽培废料和牲畜粪便做肥料,种植菌草。循环过程,产出的是食用菌(蘑菇)、猪羊牛肉。林所长指出,第一循环产业链主要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问题。


  可再生资源循环产业链方面,选择巨菌草作为能源原料,菌草杆叶可用于发电、乙醇、纤维板、纸浆等的能源和工业原料,剩渣加工成有机肥料、钾肥,用于种植菌草。第二循环产业链主要增加GDP,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林所长特别强调,巨菌草产出高的原因是其光合作用能力强、转换太阳能效率高,而不是因为过分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因此不会破坏土壤条件,也不需要施用过量化肥。


  环境循环指菌草吸收二氧化碳排放氧气。同时,由于菌草的根量大,网络土壤效果好,种植后可有效固定土壤养分,提高土地蓄水能力,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效果明显,在水土流失区能改善土壤条件,保持水土,是环境修复和环境保护的好办法。“菌草循环产业在发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修复和保护环境,实现经济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实践已经证明,种植巨菌草在治川治沙、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效果显著。


  林所长介绍说,根据初步研究和推测,发展巨菌草产业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是十分显著的。 生态效益方面,菌草为丛生、生长茂密且不需要翻种,适合各种昆虫、鸟类和小动物繁殖,因此种草有助于保持甚至改善生态多样性;与种植农作物相比,种菌草施肥少,可不用除草剂、杀虫剂;多年生的草不干扰土壤系统,能修复生态,在坡地、盐碱地、沙地、荒地、受到重金属污染等地方种草,也能涵养和保护水源用于治理水土流失,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减轻土壤板结,吸附重金属,净化水体。由于种植菌草一年,可连续收割至少二十年,在长达二三十年的生产栽培期间,对土壤的耕作仅限于种植当年、长期免耕,可降低对土壤的侵蚀、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经济效益方面,种植和利用菌草(尤其是巨菌草)可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种植能源草(主要指巨菌草和象草),每亩年产新草达30-45吨,相当于4-7吨原煤(原煤600-1000元/吨)。由于栽培技术简单,一次耕种,每年收割多次,且二三十年不需再种植,因此经济价值远远大于一般农作物。另外,由于国家政策支持,种植菌草还可获国家专项资金资助和电价补贴等。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菌草技术不仅有效地开发利用了草资源,而且大大地提高了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和物质能量的转化率。


  林占熺所长介绍说,在传统的农牧业中,把草转化为食品,效益zui高的是牛奶,而现在,菌草的效益是牛奶的1.3倍。如果人工种草,一亩可产鲜草3-4万斤,至少可收干草1万斤。1万斤干草又可转化为1万斤香菇或1.5万斤木耳,收益远远超过其他种植业。


  林所长说,我们在帮助国内外消除贫困的行动中体会到,世界越来越面临粮食紧张的问题。而大米、大豆、牛羊等传统的粮食生产方式已经接近极限。为此,我们首先提出了“新粮食”的概念,相信菌草技术对人类解决粮食危机有着重要意义。


  林指出,传统粮食指的是大米、大豆、小麦等植物粮食和牛、羊等动物粮食,而菇类食品应当被当做人类的第三类粮食。大家习惯上往往把菇类食品只当作蔬菜,其实,菇类的蛋白质含量和质量都优于动植物粮食,多吃菇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减少人类日益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林所长呼吁社会和政府把菇类当作粮食看待,重视菇类粮食的发展,从而缓解粮食压力。


  造福全人类 科技援外立大功


  据林所长介绍,菌草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很快引起了国际有关方面的密切关注。1992年4月,菌草技术经中国发明协会推荐,参加第20届日内瓦国际发明竞赛,并获得金奖和大奖——日内瓦州政府奖,引起了联合国环境资源、发展等有关部门高级官员的关注。


  1994年3月,联合国计划开发署亚太地区高级经济顾问马可斯、高级项目官员徐秀芳女士到福建农业大学考察菌草技术,认为菌草技术应用前景广阔,非常适合在发展中国家应用。


  林占熺说,1994年10月,我国外经贸部把菌草技术列为“多边援助”项目,决定采用在华为发展中国家举办技术培训班的方式进行援助。


  1995年2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决定把菌草技术列为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优先合作项目,并在北京签署有关文件。林占熺开始承担并主持国家商务部、福建省政府的菌草技术和旱稻技术的国际援助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南非、卢旺达、莱索托等国家实施项目工作。菌草技术继转让日本之后,在世界五大洲落地生根。林占熺也被一些国家元首和驻外使节称为“民间大使”。


  1998年,我国把菌草技术列为援助巴布亚新几内亚合作项目,林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多次率中国专家组赴巴布亚新几内亚进行菌草技术示范推广工作,受到了巴新政府和群众的热烈欢迎,并已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地居民自发地掀起了一股“中国热”,林占熺更被当地官员、村民誉为“极乐鸟”(该国国鸟),巴新政府称他为“巴中人民的友好使者”。


  在向采访团成员介绍当时的情况时,林占熺特别提到巴新国会议长纳科比在会见专家组成员时说:“你给我一些菇,我只能吃一两天;你教我如何种菇,可以解决我一辈子的生活。因此这项技术是不可用金钱来衡量其价值的。”


  记者相信,巴新国会议长纳科比说出的肯定不只是他自己的心声。


  记者想起,在福建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的一个平台上,树立着一块大理石碑,上面镌刻着“发展菌草业,造福全人类”十个金黄色大字,这是原福建省委书记、时任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项南于1995年特地给林占熺的题词。


  我们期待林占熺所长和他的团队在菌草研究、推广、产业化等相关领域“更上层楼”,以造福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