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菌草新闻
联合国搭台 福建菌草唱响援贫济困“中国方案”
浏览次数:818次发布时间:2018-06-29 17:58:55
注:文章内容提及的菌草均为国家菌草中心海南基地繁育的纯正优质且独有的"黄金草"牌菌草,而非市场中的假冒菌草,请种养殖户切勿上当受骗,耽误种植时机。

  新华网福州电(王文清)源自福建的菌草技术再次走进联合国!5月26日,“实现2030计划:加强发展中国家通过菌草技术发展可持续农业以减轻贫困和促进生产性就业能力”研讨会在联合国总部举行,福建农林大学菌草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菌草发明者林占熺在会上为菌草技术做全球推介。




  据林占熺介绍,该研讨会旨在为菌草技术提供知识共享和培训机会,协助发展中国家发展菌草循环产业,支持国家扶贫工作,促进发展可持续农业。


  “对于菌草技术的发展来说,联合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我们‘发展菌草业,造福全人类’的宏伟目标就要变成现实了。”在接受新华网连线采访时,林占熺表示,借助联合国搭台的契机,菌草将再次唱响援贫济困的“中国方案”。


  菌草技术即“以草代木”培养食药用菌,它不占用耕地、成本低、操作简单、有利于保护环境。有关国家实施菌草项目的经验表明,菌草产业可有效增加就业,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特别适用于帮助贫困地区的人口脱贫。




  以中国为例,菌草技术广泛应用于扶贫开发项目,成为了农民收入的新增长点。在宁夏干旱荒漠地区,林占熺带领团队采用培训与建示范基地结合的办法,10年里帮助17500多农户告别贫困,农户的平均年收入从1998年的80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1024美元。因为菌草扶贫的成功,林占熺被评为“中国扶贫状元”。


  近年来,菌草扶贫的“中国经验”获得了世界关注。2015年9月,联合国发展峰会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列出了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议程,重申了各国在消除贫穷的努力中促进经济增长、社会融合和环境保护三个方面的综合办法。据了解,菌草技术是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重点关注和推进的重要项目,这一项目紧扣发展中国家普遍关心的消除贫困、减少饥饿、促进就业等问题,结合非洲、亚洲国家具体国情和需要,积极贡献“中国方案”。




  “我们现在初步的规划是,两年内再建8个发展中国家的菌草生产培训示范基地。希望在2030年以前,菌草技术对发展中国家贫困农户的脱贫以及生态治理都能发挥积极的作用。”林占熺表示。


  鲜为人知的是,此次研讨会并非菌草技术与联合国的第一次结缘。早在1994年,菌草技术就已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列为“中国与其它发展中国家优先合作项目”,借此东风,菌草早已点燃星星之火,逐渐在全球落地生根,与各国人民结缘,积极发挥生态、扶贫与援外的三重效益。




  卢旺达,位于尼罗河源头,水土流失严重。2011年开始,以林占熺为首的专家组在卢旺达开展了菌草治理水土流失试验示范。中方专家专门设计了菌草同果树、玉米和大豆等当地传统作物间作、套种模式,以保持水土。试验结果表明:与当地种植玉米相比,种植菌草可减少土壤流失量97%以上,减少水流失量80%以上。如今,菌草生态治理已被卢旺达列为国家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项目。


  在南非,林占熺团队从2005年起开展菌草技术基地建设与产业化扶贫,仅花了几年时间,就在南非夸那尔省建起了32个菌草旗舰点,让成千上万贫困农民学到菌草技术,发展菌草生产,在短时间内脱贫致富。


  如今,菌草技术已推广到100多个国家。泰国、马来西亚、斐济、巴布亚新几内亚、南非、卢旺达、莱索托和厄立特里亚等8个国家建立了菌草工程示范培训和产业发展基地。在此过程中,菌草专家团队不断攻克技术难关,确保菌草技术在相关国家“落地生根”。




  其实,自带“高精尖”属性的菌草是一项土生土长于中国福建的技术。为消除贫困、保护森林资源,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员林占熺于1983年开展用野生和人工种植的草本植物替代阔叶树栽培食药用菌的研究,并于1986年发明了菌草技术。该发明先后获第20届日内瓦国际发明金奖和日内瓦州政府奖、第85届巴黎国际发明展法国内政部与国土整治规划部奖。


  经过30多年的研发创新,菌草谱系里已拥有五节芒、芦苇、巨菌草等46种菌草,这些菌草可用于人工栽培杏鲍菇、木耳、灵芝等54种食药用菌,并加工成高附加值的功能性食品,菌草菌糟可加工成功能性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具有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