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菌草新闻
菌草在内蒙闯出治沙新路
浏览次数:1253次发布时间:2018-06-29 18:00:12
注:文章内容提及的菌草均为国家菌草中心海南基地繁育的纯正优质且独有的"黄金草"牌菌草,而非市场中的假冒菌草,请种养殖户切勿上当受骗,耽误种植时机。



  日前,内蒙古阿拉善盟巴音木仁苏木查汉套海的菌草治沙示范基地的现场会传来喜讯:由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主持的菌草治沙技术项目取得成功,该技术将为我国治理土地荒漠化闯出一条新路。


  专家组考察了菌草治沙现场,听取了课题组的汇报,审阅了相关资料,经过质疑讨论,他们认为:这一实践,掌握了沙地菌草的种植和管理方法,初步探索出菌草治理流沙综合技术,为利用菌草进行沙漠的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对我国干旱、半干旱沙地治理和高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荒漠化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我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2.3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46%,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zui严重的国家之一。土地荒漠化对我国的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危害,治理工作十分紧迫而且艰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在环境领域把生态脆弱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重建作为优先主题之一,在农业领域把人工草地高效建植技术和优质草生产技术作为农林生态安全与现代林业的优先主题和重点研究开发内容。


  多年来,我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治沙。实践证明:种草是荒漠化治理的有效措施,但目前治理措施中大多数使用的草种的可利用程度低,经济效益较低、缺乏特色产业支撑,影响了企业社会资本的投入。因此,在治理中利用经济价值高、用途广、太阳能利用率高的优质草种并进行后续特色产业的开发利用,显得十分重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企业社会资本的投入,加快治理的进程。


  今年4月底,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择我国四大沙尘暴发源地之一的黄河西岸乌兰布和沙漠东缘——内蒙古阿拉善盟八音木仁苏木查汉套海作为菌草治沙的示范基地,试种了一百多亩巨菌草、绿洲1号等菌草。试验示范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筛选可供沙漠治理的菌草和草种扩繁技术等,开辟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菌草治沙新路。该基地海拔1065米,年均气温7.8℃,极端zui低气温-29.6℃,年平均降雨量102.9毫米,蒸发量2258.8毫米,常年有9级左右的大风,附近的电线杆时常被吹倒,立地类型属流动、半流动沙丘,沙层厚度在2米以上。


  项目实施两个多月来,林占熺团队战胜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终于取得突破性进展。团队利用喷灌技术、采用机械种植和育苗移栽的两种方法,种下治沙的第一批菌草,如今,成活率已在75%以上。经现场验收:成活的巨菌草和绿洲1号在该气候区的流动沙丘生长正常。其中菌草网格防风固沙复合配置模式(行距4.4米,株距0.4米),种植124天,根系主要分布范围0.4-0.5米,zui长0.8-1米,根系鲜重每亩5.15吨,亩产鲜草4吨,单株分蘖数35个,草高2.64米,地径2.6厘米,生长良好;采用均匀分布模式的(株距0.4米,行距0.6米),种植100天,根系鲜重每亩1.58吨,亩产鲜草6.4吨,单株分蘖数10个,草高1.42米,地径2.8厘米。专家们高兴地在现场看到:试种的菌草根系发达,固沙作用良好;菌草治沙技术实用性强、方法简便,便以推广。


  与会同志还参观中国菌草(储备草)阿拉善乌兰布和生态试验示范基地,出席了乌兰布和生态沙产业示范区沙生植物万亩育苗种植试验示范推广基地挂牌仪式


  现场会是由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战略研究(培育)基地——中国开放经济与国际科技合作战略研究中心、内蒙古阿拉善盟人民政府、中国绿化基金会绿色创意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共同主办的。出席会议的有国家林业局、商务部、内蒙古自治区、福建省有关部门领导,阿拉善盟领导,中国林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林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郑州师范学院等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以及北京永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家代表,共计6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