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菌草新闻
我国菌草技术正迎来燎原烈火
浏览次数:731次发布时间:2018-06-29 18:04:26
注:文章内容提及的菌草均为国家菌草中心海南基地繁育的纯正优质且独有的"黄金草"牌菌草,而非市场中的假冒菌草,请种养殖户切勿上当受骗,耽误种植时机。

  ——访菌草技术发明人、国家菌草中首席科学家林占熺


  一个好友充满激情地对我说,是谁,创立了人类历史上一个新的学科——菌草学?是谁,点燃了草业产业革命的火种?是谁,以自己的智慧、奋斗和牺牲带领着一支百折不挠的队伍,在祖国大地、在世界各地绘制出草业产业革命的壮丽画卷?是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我们敬爱的研究员林占熺。没有他,草业产业革命可能还在孕育之中。你们媒体可不要忘记把镜头和笔头多对准林林占熺。为了这句话,尽管我知道林教授刚应邀赴联合国作报告回来,时差都还没有调整过来,并连续几天都是两点过后才上床,在菌草国际论坛期间,还是冒昧地采访了他。


  “菌草事业能够发展到今天,能够列为中国-联合国和平发展基金会项目,是大家的鼎力支持和共同努力所取得的结果。”他一开口就说。“目前,菌草技术正到了一个重要的节点,正如一位同仁形象的比喻:我们已经爬过了雪山草地,胜利走到了延安,正迎接草业产业革命的燎原烈火。我们将继续努力奋斗,决不辜负习主席多年对我们的关爱与支持,不畏新征途上的艰难险阻,开辟菌草技术越来越广阔的发展前景!


  林占熺说,近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家多个部门和福建省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围绕黄河菌草生态治理和生态屏障建设,在黄河上、中、下游,在黄河流域的青海、内蒙古、新疆、宁夏、甘肃、河南、山东、山西等省(区)不同类别的生态脆弱地区,运用菌草技术开展防沙固沙试验示范,对生态治理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取得了重要成果,为在黄河全流域建立菌草绿色生态安全屏障开辟了新途径,为大江大河生态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用技术。


  他回顾起近些年带领科研团队走过的艰辛而难忘的历程:


  2010年10月,在宁夏贺兰山东麓典型干旱荒漠地种植菌草,试验获得成功,每公顷产鲜草300吨。


  2011年9月,在西藏林芝地区海拔3067米试验地,采用育苗移栽巨菌草、绿洲1号,120天就把流动沙地完全固住。


  2012年,在福建长汀种植菌草治理崩岗,3个月即见成效。


  2013年以来,在我国四大沙尘暴发源地之一的内蒙古阿拉善乌兰布和沙漠东缘黄河沿岸开展种植菌草防沙治沙试验示范,菌草种植100-120天就把流动沙地牢牢固住,“沙漠变绿洲”成为现实,为在黄河全流域建立菌草绿色生态安全屏障开辟了新途径。


  2014-2016年,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对被科技界称为“地球的癌症”砒砂岩开展治理,获得成功。种下的菌草在环境极其恶劣的砒砂岩层中生根成长,菌草根系仍具有良好的固沙、固土作用,每公顷产鲜草114吨。去年,菌草在环境恶劣的洪积扇区茁壮成长,根系十分发达。上述研究成果表明,菌草技术用于恶劣环境种植是可行的,水土保持效果是良好的,具有创新性,其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015-2016年,在黄河上游青海贵德,对被称为“洪积扇区”难题进行治理,开展植被恢复和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研究,也取得初步成效。巨菌草每公顷产鲜草135吨。利用张全兴院士的成果,采取无毒可降解薄膜覆盖栽培巨菌草,每公顷产鲜草达222吨。


  他特别兴奋地指出,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我们已选育出从黄河源头至入海口均可种植的菌草品种。经过精心筛选和培育,菌草的绿洲系列草种在黄河上游的青海贵德、甘肃庆阳、内蒙古阿拉善及鄂尔多斯等地,均可安全越冬,成为多年生草种。这一研究成果,解决了高寒地区年年种植菌草的困惑,填补了黄河流域种植多年生菌草的空白,体现了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与此同时,在菌草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研发及工业化运用方面,近几年有了重大突破,菌草技术综合利用取得新的进展,开始进入工业化生产。”林教授继续介绍,在经过多年的菌草生物质能源与材料开发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基础上,已研发菌草作为原材料造纸、制板、酿酒多种医疗卫生、日常生活产品的新技术,产品合格,符合国家标准,深受同行的认可,运用菌草制作木板材已进入工业化生产。与南京大学国家有机毒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技术中心合作,利用对方研制的可降解塑料薄膜用于菌草栽培,也取得显著成效。实验结果表明,可降解薄膜的应用,提高了菌草生物质含量,产量高出三分之一,还有预寒、增肥等功效。两项技术的强强结合,进一步推动了菌草技术产业化发展。近年来,经多方面的试验研究,已确定菌草根部富含内生菌,其功效研究取得新突破。


  谈到下一步的打算,林占熺加重语气说,当前,菌草技术确实正像爬过雪山草地,胜利到达延安,将迎来燎原烈火。我们将乘菌草技术列为中国-联合国和平发展基金会项目的东风,用心做好以下几件事:一是通过协同创新,进一步深化菌草技术研究,不断完善菌草科学体系;二推进菌草技术在黄河等大江大河生态治理领域的应用,更好地服务于生态建设;三是以“中国——联合国和平发展基金菌草技术项目”的启动为契机,推动菌草技术产业化、国际化发展,让菌草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和发展中国家扶贫事业,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更好地造福全人类。(记者黄世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