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大江河,是重要的生态屏障。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深刻阐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作出了加强黄河治理保护、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部署和工作方向。
黄河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黄河流域仍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
黄河流域由上、中、下游三个河段组成,其中各存在着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黄河上游土地荒漠化;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灾害频繁;下游大量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悬河。因此黄河上中下游的环境问题,直接影响着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给黄河流域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明显的负面影响。
菌草用于生态治理始于1989年,而菌草用于黄河流域的生态治理更是始于1997年,针对黄河流域不同类型生态脆弱区生态治理的难题。
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菌草技术发明人林占熺为首的科研团队,在黄河上、中、下游的洪积扇区、沙漠区、砒砂岩区、河滩地水土流失区、盐碱地开展菌草生态治理研究与应用,系列研究成果表明,在黄河沿岸建设菌草生态屏障技术切实可行,同时为黄河流域生态治理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模式。
菌草在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的不同应用模式
以下内容来源:黄河菌草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研究与应用(福建农林大学 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原作者:林占熺,苏德伟,林辉,林兴生,林冬梅,郑丹,蔡杨星,余世葵,罗宗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黄河上游
注:黄河上游高寒地区菌草生态治理试验地在青海省贵德县;表1中单位注解,d=天数;m=米;t·hm-2=每公顷产量为多少吨。
自2015年起,在黄河上游青海省贵德县开展菌草生态治理试验示范项目。由表1可知种植巨菌草带的植被恢复时间zui短,平均株高3.71米,平均分蘖数16.3个,每年每公顷鲜草产量178.05吨,鲜根重31.35吨与其他两种模式,除鲜草产量存在显着差异外,其他均存在极显着差异。
实地测定表明:在巨菌草带模式中,每隔30米种植一排菌草,形成草带生态屏障,截留水和土;在巨菌草—甘草套种模式中,菌草作为植物改良土壤,套种甘草,能促进其生长提高经济效益;在巨菌草—冬小麦轮作模式中,通过菌草截留水土,与冬小麦轮作,提高当地农牧民的收入。
2、黄河中游
注:黄河中游沙漠菌草生态治理试验地在内蒙古阿拉善乌兰布和沙漠;表2中单位注解,d=天数;m=米;t·hm-2=每公顷产量为多少吨。
2019年乌兰布和沙漠菌草示范基地
自2013年起,在黄河上中游内蒙古阿拉善乌兰布和沙漠开展菌草生态治理试验示范项目,其中在沙漠流沙地种植巨菌草,根系发达,生长4个月,总根长近1000米、根尖数超过50 万,须根分支数近90万,根系连成网络状,丛固沙面积达15.2㎡,固沙速度快。
从表2可知,流动沙地种植巨菌草只需55天沙地表面呈现密集草秆,有效增加沙地表粗糙度和沙地覆盖物,明显降低风速,从而达到防风减沙的效果。地下部分亦连接在一起形成密集的网络,将流沙固定,达到快速固沙的效果。
高大流动沙丘的治理是世界难题,利用菌草作为先锋植物挡风固沙,只需85天就能将流动沙丘固定住,增加沙地有机质含量,为多年生的沙蒿、花棒和梭梭等沙生植物营造良好生长环境,提高其存活率并促进生长。
在菌草作为饲用作物栽培模式中生长近120天的巨菌草在贫瘠的沙漠产量每公顷达183.45吨,是相同水肥管理条件下玉米的3.2倍,增产效果明显。由此可见,利用菌草治理黄河上中游沙漠生态脆弱区是一种投入省、见效快、效果好的防风固沙生态治理模式。
3、黄河下游
注:黄河下游冲积平原盐碱地菌草生态治理试验地在山东省滨州市;表3中单位注解,d=天数;=cm=厘米;t·hm-2=每公顷产量为多少吨。
在黄河下游山东省滨州市开展菌草生态治理试验示范项目,其中在冲积平原河滩地、盐碱地水土流失区种植巨菌草生长77天后,第1茬平均株高301cm,平均分蘖数为7个,每公顷鲜草产量156.75吨 ; 收割第1茬后,再生长44天后,第2茬平均株高245cm,平均分蘖数为14个,每公顷鲜草产量112.55吨。
说明收割有助于分蘖数量增加,而且之后巨菌草的生物量积累速度更快,提升了土壤涵养水源效能,有效防止地表水流失以及控制汛期河水对坡体的冲刷,减少泥沙沿岸搬运。并且种植的土壤,pH向中性方向发展。
运用菌草技术构筑黄河生态安全屏障,为今后黄河流域开展菌草生态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关键技术,为治理大江大河生态提供了可靠的经验。同时开辟出一条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紧密结合的黄河生态治理新途径,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