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热播剧《山海情》让菌草技术更多地走进国人的视野,剧中,农技专家凌一农满怀热忱,从福建远赴宁夏扶贫,成为新晋的影视剧“高光”人物。
2021年11月19日,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起20多年前他在福建工作期间,曾经接待了来访的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高地省省长拉法纳玛,“我向他介绍了菌草技术,这位省长一听很感兴趣。我就派《山海情》里的那个林占熺去了。”这位林占熺,正是剧中凌一农的原型。他的扶贫工作,一半在国内,另一半则在国外。
菌草技术在国外究竟有多火?可以引用一组数据来说明:20年间,菌草技术文献已被翻译为18种语言文字,推广至全球106个国家,创造了数十万个就业机会;国内外先后举办了288期国际技术培训班,培训学员10509名,在巴新、斐济、卢旺达等13个国家建立了示范培训和产业发展基地,还有来自11个国家的24名青年正在福建攻读菌草专业硕博学位课程。
比起西方发达国家的对外援助,可以看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学员,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对中国菌草技术的热忱欢迎,因为他们知道,中国人推动全球贫困治理、帮助他们摆脱温饱不足的困境,既真心实意,也脚踏实地。
——菌草技术可以带来摆脱贫困的希望,“砸钱”式援助不能。据经济学家林毅夫估算,二战以来,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援助累计超过三万亿美元,其规模不可谓不巨,然而时至今日,众多发展中国家依旧“不发达”。原因当然很复杂,只有居高临下“施舍钱粮”,却缺乏同舟共济“走心”帮扶,无疑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人对贫穷记忆犹新,从《山海情》里就能看到,菌草技术援宁前的西北贫困地区,生活何其艰难!林占熺和他的团队在宁夏战天斗地,突破重重难关,昔日荒漠终于迎来了灿烂春天。在援外过程中,中国人zui懂得设身处地为受助者着想。
面对文化程度低下的穷苦百姓,林占熺竭尽全力将现代生物技术不断简化,只是为了让他们看得懂、学得会、做得成。除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卫生条件,援外专家甚至还要面对部落冲突带来的生命威胁,福建农林大学菌草技术专家林占森曾经驻外24年,现在回忆起来,仍心有余悸。如果不肩负崇高的援外使命,不和当地人民和衷共济,再多的物质投入也甭指望冲破这些“发展之困”。
——菌草产业可以“授人以渔”,“花拳绣腿”式援助不能。中国菌草技术的受援国同时也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援助对象,不同国家的发展援助“同台竞技”,效果高下立现。中国专家团队在援助巴新过程中,不断推进菌草技术的本土化改造,不但在当地创造了巨菌草鲜草产量853吨/公顷的世界纪录,还因地制宜送去了旱稻技术,取得一次播种连续收割次数、每公顷产出稻谷量两项世界纪录。
林占森仍然记得,巴新东高地省曾经被某西方大国技术专家认定无法种植旱稻,当中国专家团队创造奇迹时,他们由衷感叹“被那些‘洋鬼子’骗了”。类似场景绝非个例,同样被西方专家认定为不可能自产食药用菌的岛国斐济,在林占熺团队帮助下,已经产出了十多种菌菇,菌草菌菇成为众多农户生活的依靠。在南非,福建专家帮助单亲母亲养路工群体建立菌草合作社,使她们的月收入增加了近6倍。脚踏实地“授人以渔”,这是中国援外工作的初心,也正是我们能够成功为全球贫困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重要原因。
——菌草项目可以播撒友谊的种子,夹带私货的西式援助不能。西方国家对外援助,往往大口一张,附带各种无理要求,要么捞取政治好处,要么企图经济殖民,总之,帮忙不能白帮。西方民主不是“灵丹妙药”,西方援助注定也不是。菌草技术是中国独有技术,巨菌草等明星菌草草种经过林占熺团队悉心培育,从福建开启了它们的世界之旅,而它们落脚的地方,一定是当地zui贫穷落后、被世界“遗忘”的角落。菌草援外项目着眼民生、目标纯粹,中国专家在当地不但提供农技指导,还可以是赤脚医生、救灾队员。
巴新东高地省卡拉尼先生突发急症,所幸有中国菌草专家热心提供应急药品,使其转危为安,患难见真情,兄弟般情谊从此牢不可破。包括菌草项目在内的中国诸多援外项目,我们将其视作发展中国家之间赤忱的互帮互助,坚持正确义利观,展示友谊与信任,谋求合作与共赢,也正是这份真诚打动了受援的各国人民,让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伴随株株菌草,在各国落地生根。
20世纪末,当巴新与中国邦交出现危机时,时任青年和劳工部长卡拉尼出于义愤,主动联络多名议员坚决守护两国人民友好关系,这动人一幕,是拿援助当交易的西方政客永远看不懂的。
援助不是施舍,不是作秀,更不是交易,它是为了让受援国人民实实在在受益,把握自己的命运,有尊严地生活。菌草技术援助不是什么大工程,它“小而美”,惠民生,也正因此,菌草赢得了“中国草”“幸福草”的美誉,并将继续演绎更多的幸福故事。全球贫困治理路还很长,我们也乐见发达国家真正展现大国担当,拿出更大诚意,共同“添柴加火”,并赢得属于它们的喝彩。(陈蕾)